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
通讯员 高峰 王欢
有些生命,天生就不完美。然而,他们却顽强得能从石头缝里开出鲜花。
全盲人吹葫芦丝,有智力障碍的人唱歌比普通人专业,残疾人会专业护理……在随县博爱特校,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许多奇特的画面。
据介绍,博爱特校现有学生110人,智力残疾占80%,单亲家庭孩子占40%,留守儿童占70%,建档立卡户44户,低保12户。这110人中,有90个在籍在册,另外20个因无处可去,学校继续托养。
500个心酸故事
500个学生,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故事。
谦谦是学校最“老”的学生,30岁的他,在学校已10年。那天,他站在舞台上,一曲《滚滚长江东逝水》唱得沧桑而激越,浑厚的男低音让人沉醉。
他和弟弟都是智障,父母离异后,父亲出走不归,母亲因病卧床不起,他和弟弟只得依靠年近九旬的爷爷生活。后来,爷爷也住进了养老院,他不得不长期在学校生活。
刚进学校时,不会数数,而现在,台上的他看起来自信而沉稳,听音乐老师王翎说,他已经会唱20多首歌曲。
家住随县万福农场女孩彬彬,和母亲一样患脊柱侧弯症。四岁半时,母亲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喝农药离开了人世。父亲为维持生计外出打工却因劳累过度不幸猝死,利来最给利的老牌平台。上初中时,与她相依为命的爷爷也因肝癌离世。
家人一个个离去,生活的重击让彬彬多次想轻生,刘爱业的博爱特校为她的生活带来了光明与希望。刚来学校的时候,她把自己封闭起来,肢体也无法自由活动,甚至连最简单的敲击键盘都无法完成,生活自理更是成问题,博爱特校的老师和同学一点点的帮助她,学习上帮她定计划、购买书籍,买电脑,彬彬在博爱特校学习电脑操作技能,上网读书,学写作、学习声乐、学唱歌、学钢琴、学普通话、学演讲,毕业后学校把她送到湖北智乐游泳设施有限公司就业。目前彬彬在公司做网络销售,月薪达4000多元。
残疾儿小威来博爱特校时已经11岁,路不能走,话不能说,家中年仅1岁的弟弟身患怪病。为了给两个孩子治病,家中一贫如洗。在走投无路之下,绝望的父母决定带着两个可怜的孩子卧轨,想一死了之。
学校在得知小威家的情况后,把他接到学校。他父母二人泪流满面,当即下跪感谢学校。夫妻俩打消了自杀的念头,开起了修理部,做起了小生意,还在自家屋前屋后搞起了种养殖,赚到钱治好了小儿子的怪病,还还清了债务,盖起了新房。小威在学校身体一步步康复,从无法开口到现在能说会道,小威的父母逢人就说:“是博爱学校救了我们全家!”
轮椅女孩成抖音达人
25岁的英子坐在轮椅上,和周围的同学相比,她显得成熟又冷静。
英子曾有个比她大两岁的哥哥,和她一样患肉瘫症。尽管一家人倾其所有给哥哥治病,哥哥仍在5岁时离开人世。英子三岁时,母亲也撒手而去。
英子在爷爷奶奶的背上度过童年,然而不幸再次袭来,在她7岁和13岁时,奶奶和爷爷相继离世。已经懂事的英子,感觉天空一下子阴下来。她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土坯房内吃睡,屋内挖个坑拉屎拉尿。靠父亲、继母、隔壁们一天送来一次或两次饭菜而延续生命。
她无数次寻找死的方式,却无力而为,最终选择了绝食。有一次,她感觉快完结生命时,被人察觉,父亲用鸡蛋汤强行灌入口中,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。当时她已经18岁。
偶然间,她看到身边有一袋洗衣粉,拼命地吞下,哪知人没死,反倒留下了严重的胃痛后遗症。后来,她自嘲一笑:老天不让我死,那就活着吧!
英子凭借字典用心读书,在书本里寻找精神寄托。正当她极力挣扎时,随县博爱特校把她接到学校,“我的心灵之灯重新点亮”她说。
残疾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情绪,为了让他们走出心里的阴影,除了定期进行心理辅导,刘爱业牵头在学校组建了一个励志演讲团,带着他们到社区、学校、公园去演讲,英子就是演讲团的成员之一。
英子在一次演讲中动情地说:我在博爱特校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。学校给我配轮椅,同学们耐心地推着我进食堂吃饭,进教室上课,让我融入大家庭,能真正体会到人间的温暖。
我要用自己无力的双手为社会创造价值,向世人证实,我虽然残疾,但不是废人!我要努力,要坚持锻炼和学习,用自己艰难的身世,通过语言和行动去感召需要帮助的人。
英子照顾着同宿舍两个不知道穿衣吃饭的同学,俨然她们的姐姐。她还会计算机,并在抖音上注册了账号【随县博爱(特校)英子】,自拍自剪小视频。
课堂上刘校长发糖果、音乐老师用跺脚方式传递节拍、端着小脸盆学洗衣、掰指头学数数等学校日常,都视频里展现的主题。其中,一段孩子们抢着给刘校长捶背的视频获得61.4万的点击量。
校外的困惑
采访时,碰到李女士夫妻和她70岁的父亲。今年38岁的李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,他们住淅河镇,孩子小睿今年12岁,出生40天颅内出血导致大脑智力残疾,还有癫痫。
从出生起,两夫妻只能围着孩子转,到处给娃治病,他们也无法工作。“爱动,吃得多,看不住。”大人出门只有把孩子锁在家里。一个寒冬,趁外公一转眼的功夫,孩子自己打开锁跑出来,外公找到家附近的水塘时,水里冒起了泡,老人手机都没掏出来,直接跳下水去把小睿捞起来捡回一命。
和小睿一样,很多学生在学校吃穿住不用愁,他们不会想未来。而这,却是校长刘爱业最关心的事。
刘爱业也给极目新闻记者讲了几个悲惨故事。
一个叫王王的女孩,20多岁了。年前回家过春节,发生了意外,她被一个乡邻强奸了。女孩的哥哥发现后,冲动之下动手打伤了施害者,结果被判刑。刘爱业说,女孩受伤害,给她造成了二次伤害。哥哥本就因为家贫一直未能娶亲,现在又坐牢,对整个家庭都是致命打击。
还有一个学生吴某,11岁,母亲去世,父亲是哑巴。今年2月底,奶奶想念孙子,想看看他,就叫他父亲把他接了回去。晚上6点多回去,父亲把摩托车刚停好,吴某就跑了。当晚11点多,被人发现在村里的堰塘里溺水而亡。
刘爱业坦承,把有些学生拴住,他也知道可能会有争议。“安全比争议谁轻谁重?有一个出问题我就办不下去。”他很遗憾,这些学生,在学校没有出问题,反倒回去了发生了不幸。
刘爱业还有个困惑: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及婚姻问题。他在长期和这些学生打交道中发现,有些孩子,一到下雨天或女生来例假时,“眼睛都是直的”。他知道,孩子们也有正常的生理需求。“在不生育情况下,比如采取节育方式,是否能考虑结婚?”他提出设想。
(文中学生名均为化名)